2007-01 文章選讀 TBC Extra | thebereancall.org

TBC Staff

用大磨石來取利──第二部份

「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腓四8)

多年前,當四格漫畫「杜尼斯伯里」(Doonesbury)還偶帶幽默時,漫畫家加利杜魯德(Gary Trudeau)便出版了一系列漫畫,描述兩位母親如何對男童玩具的暴力成份表示不滿。面對這情況,其中一位母親有一解決方法,就是為其兒子買一個「男性」洋娃娃。在最後一格的漫畫中,該男童以手持小型機關鎗的姿勢拿著那個洋娃娃,然後一面從梳化後邊跳出來,一面模仿鎗響聲。這漫畫的寓意是「男童始終是男童」,暴力始終是男子天性。

我們知道,那些帶有暴力甚至神祕意識的遊戲和玩具,絕不是小朋友將一枝拾起來的竹子指向朋友,然後說「嘭,我要射倒你」這麼簡單。

現今的電腦遊戲,讓人有機會清楚了解甚麼才是最佳的殺人方法。Mortal Kombat於1992年描述遊戲勝出者如何在遊戲中將對手的心臟挖出來,這事曾引起家長的關注。

但現在的情況未見改善。電腦遊戲「俠盜獵車手」(Grand Theft Auto)有部份情節以娼妓來代替暴力(當然裡面還有血淋淋的場面)。其他遊戲雖然情節不同,卻同屬單一主題,玩家可操控不同類型的武器,唯一不同的就是背景──有的在墓穴、有的在堡壘、有的在太空站,甚至其他建築物,總之四處都是敵人,有待你殺個痛快。

一些有力的證據(對那些沒有入股有關遊戲的人士而言)顯示,遊戲中的暴力會影響實際生活的暴力傾向。就連《Salon》(這是一本作風開放的刊物)的一位作者也這樣說︰「我上一次玩「Quake」或「Doom」遊戲,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可是當我從新聞中知道,原來Littleton〔科羅拉多州〕校園鎗擊案的兩名行凶者Eric Harris和Dylan Klebold都很沉迷這些遊戲,以及這些遊戲很可能是其中一個促使他們要向全世界宣洩其仇恨的原因後,我不禁想起自己在遊戲中扮演鎗手時的片段,──我不得不承認,鎗擊事件極有可能和這些遊戲有關。」(「Quake, Doom and blood lust」,《Salon》,1999年5月12日)

從「末日迷蹤」系列的電腦遊戲中,我們看見「基督教」經已接納了這種暴力文化。雖然這遊戲的目的是叫未信者歸信,但倘若它未能達到此目的,就會叫玩家沉迷於鎗林彈雨之中,讓神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撒下十二14)。「這遊戲引領小朋友走進現在的紐約,……小朋友可以在遊戲中模擬殺害那些拒絕成為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的人。這遊戲亦可以讓玩家轉為支持敵基督,為他作戰,將那些極邪惡的惡魔釋放出來,這些惡魔凡看見信仰保守的基督徒以及那些戰戰兢兢的初信者,都會一一吃盡……。」(「The Purpose Driven Life Takers, Part 1」,Hutson,《Talk to Action》,2006年5月29日)

除了暴力之外,現在有很多玩具在其表面上都帶有神祕色彩,叫人的靈魂帶來傷害。無論是今時今日仍然十分流行的「He-Man and the Masters of the Universe」,抑或是近年湧現、奇形怪狀的人獸混合體,我們看見現今有很多卡通動作人物均以異教神祗取名,他們差不多每一個都能運用其中古時代的武器,將敵人的頭顱斬下來。有一間玩具設計公司取名為「四騎士」(Four Horsemen),這似乎表示人人都知道這些公司的靈感源自那裡。「和平與愛會引導眾星」是1960年代的夢想,現在已顯得過時了。

不少以男童為銷售對象的角色扮演遊戲,亦同樣引起關注。世上的人都認識到「龍與地下城」(Dungeons and Dragons)這遊戲的禍害。精神病學家Thomas Redecki博士為「全國電視暴力監察協會」(National Coalition on Television Violence)的主席,他曾於多宗謀殺案的審訊中,指出被告和「龍與地下城」帶著關係。他曾這樣說︰「我看見很多個案中的當事人,都因為太投入這些遊戲,以致他們的態度、價值觀以及對現實的看法皆受到影響。當一個人每星期花15至30個小時來構想如何殺掉敵人和獲取寶物時,若說他也希望在實際生活上如此行,這絕不為奇。」(文章作者為Debbie Messina,文章名稱「Playing with Danger? Fantasy Game Debated」,出自《The Virginian-Pilot and The Ledger-Star》,1991年3月17日,第A6頁)

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就是負責開發「龍與地下城」以及更近期的「魔法風雲會」(Magic: The Gathering)的遊戲製造商。「魔法風雲會」本來是一個由多張惡魔遊戲卡組成的遊戲,基於傳媒的負面報導,「威世智」曾將這些遊戲卡從市面上抽起。「過了一段時間,當『威世智』相信『惡魔』這觀念已沒有那麼富有爭論性時,便於2002年取消有關政策,重新印製這些遊戲卡,並加上『惡魔化』的名字。」〔我們要特別強調這一點〕(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ic:_The_Gathering)

有人認為「魔法風雲會」以及類似的遊戲只不過是紙牌遊戲。但我們要知道,儘管有人曾花時間否定基督徒的觀點,然而當這些人考察過有關證據後,便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因而感到震驚。

「我以往常常認為這是胡言八道,直至我開始瀏覽一些如Barbelith的網頁才有所改觀。我看見有網友在該網站討論如何將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物品用作「網上符咒」,用來施展魔法。我感到十分好奇︰究竟魔法從何時開始走進角色扮演遊戲的世界呢?我想這是最近的事吧;但那些事事大驚小怪的基督徒,總會叫我們相信這些事其實早已存在。」(http://www.timboucher.com/journal/2005/06/24/role-playing-games-gateway-to-occult/).

鮑查先生要做多點資料搜集的工夫了──這些超自然的事情其實一早便存在。撒但常常尋找破口來設立其據點。我們作為基督徒對此定必認識得更深入;保羅對以弗所的信徒說︰「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7)這些卡通人物、遊戲和玩具取名自不同神話故事中的神祗,原因是這世界正日漸趨向異教的黑暗勢力,離開福音的光照(這光叫它感到不安)︰「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定他們的罪就是在此。」(約三19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擁有更美的應許︰「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但願我們以後能更懂得分辨有關現象,並竭力將這些道理教導我們的兒女。

文章作者︰愛德溫紐比(Edwin Newby)